义绝是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一个概念,特指在封建社会中,如果夫妻之间或夫妻一方与对方亲属之间发生了一定的事件,经过官方的官司处断后,会被认定为夫妇之间的情义已尽,必须强制离婚。如果不愿意离婚,将面临法律上的制裁。这一制度在唐律中首次出现,并且明显偏袒夫家,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男尊女卑和夫权的维护。
1. 夫妻一方对另一方的祖父母、父母或外祖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姑、姊妹进行殴打或杀害。
2. 夫妻双方的祖父母、父母、外祖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姑、姊妹之间发生相互杀伤。
3. 夫妻一方对另一方的祖父母、父母进行殴打或辱骂,或杀伤对方的外祖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姑、姊妹。
4. 夫妻一方与对方有缌麻以上亲属发生奸情,或夫与妻母发生奸情。
5. 夫妻一方有谋害对方的意图。
6. 丈夫将妻妾嫁给监临官或出卖妻妾。
根据唐律的规定,不遵守义绝规定的一方可能会被判处徒刑。这一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家庭秩序和男女尊卑秩序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