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被称为全球金融危机,是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这场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房地产市场泡沫
低利率环境和宽松的信贷条件导致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推高了房价。
金融机构放宽贷款标准,向信用记录较差的借款人提供次级抵押贷款。
房价的快速上涨和投机行为形成了房地产泡沫。
金融衍生品的滥用
银行和金融机构将次级贷款打包成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如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债务抵押债券(CDO),并出售给投资者。
这些金融衍生品的价值与底层次级贷款紧密相关,但缺乏透明度,导致投资者难以评估风险。
金融市场过度杠杆化
金融机构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大量使用杠杆进行投资,导致金融体系变得脆弱。
监管的缺失
监管机构未能及时识别和应对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风险。
对于金融机构的高杠杆操作和复杂金融产品的风险缺乏有效监管。
政策反应的滞后
美联储在2004年至2006年间连续加息,导致次级贷款违约率上升,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
全球经济失衡
国际经济失衡,特别是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对危机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羊群效应
投资者在市场中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改变自己的行为,导致市场恐慌和资产价格的大幅下跌。
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失衡
流动性危机导致企业和银行被迫出售资产,引发资产负债表失衡,最终导致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最初影响的是直接涉及房屋建筑和次级贷款业务的公司,随后危机波及到更广泛的金融领域,导致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倒闭,股市暴跌,全球金融市场受到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