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最早起源于中国。根据历史记载,中国在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就已经发明了纸张,但那时的纸张质量较差,主要用于包装等,并未广泛用于书写。到了东汉时期,即公元105年左右,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进,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废鱼网等原料,制造出了质量较高、成本较低的纸张,使得纸张得以广泛应用于书写、印刷和绘画等领域。这一改进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纸张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蔡伦的发明不仅简化了纸张的生产工艺,还使得纸张原料来源更为广泛,为纸张的普及奠定了基础。自那时起,纸张开始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泛使用,逐渐取代了其他书写材料,如竹简和莎草纸。
中国不仅是纸的发源地,而且至今仍然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和多元的造纸工坊,其中一些地方的手工造纸技艺和文化体系,如安徽泾县的宣纸和福建与广东客家族群的玉扣纸,都体现了精湛的制作技术和独特的社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