狍子是一种中小型草食性哺乳动物,属于偶蹄目鹿科。以下是狍子的主要特征:
体型:体长0.95-1.35米,肩高0.67-0.78米,体重15-30千克。
外观:草黄色身体,雄狍有角而雌狍无角,尾根下有白毛。
角:角短,长仅23厘米左右,角干直,基部粗糙有皱纹,雄性略大于雌性。
毛色:冬毛为灰白色至浅棕色,夏毛红赭色,耳朵黑色,腹毛白色。
行为:狍子性格温顺,好奇心重,遇到危险时会先停下来观察再逃跑。
分布: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也见于哈萨克斯坦、朝鲜、韩国、蒙古、俄罗斯联邦等地。
食物:纯植食性动物,采食各种草、树叶、嫩枝、果实、谷物等。
繁殖:季节性发情动物,每年发情一次,孕期7.5-8个月,每胎1-2仔。
保护状况:根据2000年8月1日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狍子被列为受保护的野生动物。
狍子因其可爱的外形和温顺的性格,在人类文化中常被视为吉祥物。同时,它们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