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他出生于772年,逝世于846年,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以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而著称,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白居易的性格特点:
坦荡通透:白居易性格坦荡,活得通透,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忧国忧民:他是一位正义之人,关心国家大事,忧国忧民,其诗作中充满了对世事的哀叹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清正廉洁:在官场上,白居易坚持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勇于直言上书论事。
知足随缘:经历了政治上的坎坷后,白居易的处世态度趋于平和,他提倡知足随缘,安时顺命,在权限范围内直接造福百姓。
儒释道合一:白居易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他的诗歌和生活中融合了儒家的济世之志、佛教的慈悲与道家的自然之道。
白居易的成就和影响:
文学成就:白居易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其中《长恨歌》、《琵琶行》等作品广为流传,成为千古名篇。
新乐府运动: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要反映时代,服务于社会。
政治生涯:白居易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职,虽然因为直言不讳多次被贬,但他的政治生涯中也不乏政绩。
文化影响:白居易的诗歌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日本和朝鲜等国家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白居易的晚年:
退居生活:晚年白居易退居洛阳香山,以诗酒自娱,常与友人如刘禹锡唱和,过着闲适的生活。
逝世与纪念:846年,白居易逝世,享年75岁,葬于洛阳龙门东山,唐宣宗李忱为其撰写墓志铭。
白居易的一生,是文学与人生经历交织的丰富篇章,他的诗歌和人生故事,至今仍为后人所传颂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