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的判决结果主要取决于行为人的具体行为及其严重程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罪的刑罚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这适用于情节恶劣、社会危害性大、影响恶劣的杀人行为,例如:
杀死多人(2人以上)
预谋杀人,手段残忍的
当街杀人,恶性程度高的
随机杀人,人身危险性大的
严重违背人伦,杀害父母、杀害亲生子女等社会影响恶劣的行为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较轻的故意杀人,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适用于一些情节较轻的杀人行为,例如:
防卫过当的故意杀人
义愤杀人,即被害人恶贯满盈,行为人私自处死
激情杀人,即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失去理智,失控将他人杀死
受嘱托杀人,即基于被害人的请求、自愿帮助其自杀
帮助他人自杀的杀人
生母溺婴,即出于无力抚养、顾及脸面等不太恶劣的主观动机而将亲生婴儿杀死
死刑缓期执行
对于某些故意杀人的被告人,如果情节不是特别严重,可能会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且情节恶劣,则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
其他特殊情况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故意杀人的判决会根据行为人的犯罪情节、动机、手段、后果及社会影响等因素,依法判处相应的刑罚。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更详细的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