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板有多个含义,主要包括:
铜元的俗称:
铜板是清朝末年以来所铸造的各种新式铜币的通称,因为与传统的圆形方孔不同,中间无孔,故称为铜板。光绪26年在广东开始铸造,每100枚换银元1元。之后,铜板的种类增多,各省滥铸,铜板贬值。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第二年发行新的铜辅币,有一分、半分两种,旧铜板多被销熔。
铜制板材:
铜板也是一种高稳定、低维护的屋面和幕墙材料,环保、使用安全、易于加工并极具抗腐蚀性。铜板的屈服强度和延伸率成反比,经加工折弯的铜板硬度增加极高,但可通过热处理降低。
演唱快书等打拍子用的板状器具:
铜板也指铜制的演唱快书等打拍子用的板状器具,多用铜制成,也称为“梨花简”或“犁铧简”。
综上所述,铜板既可以指代清末民初以来的新式铜币,也可以指代铜制的板材或演唱快书时用的板状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