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非遗)指的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这些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遗包括口头传说、表演艺术、社会实践、风俗习惯、节庆活动、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空间。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文化多样性,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非遗的特点包括:
活态性:
非遗是一种活态的文化遗产,它以人的实践、表演、知识和技能为核心,不断在被传承和再创造。
非物质性:
非遗不像物质文化遗产那样以物质形式存在,它依赖于人们的记忆、口传心授和技能。
世代相传:
非遗是由一个群体或社区世代相传下来的,反映了民族或人类的文化身份和历史记忆。
非遗的保护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促进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来促进全球范围内非遗的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