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贫困山区主要集中在 中西部地区以及西南地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区域:
云贵川高原:
包括云南、贵州、四川的多个高原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一直是贫困的集中地。
陕北高原:
位于陕西省北部,同样因为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限制,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青海、甘肃、西藏西北部:
这些地区的贫困山区主要由于高海拔、气候寒冷和交通不便等因素导致。
广西十万大山:
位于广西西部,是广西境内重要的山脉,山区面积广大,自然条件艰苦。
湖南湘西: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部,是湖南省内较为贫困的地区之一,以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为主。
广东粤北:
广东省北部的山区同样因为地理位置偏远和资源匮乏,经济相对落后。
湖北、四川、广西、甘肃、贵州等省份的部分山区:
这些地区的贫困山区面积广,人口众多,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
凉山州是中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彝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东南州是中国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怒江州是云南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傈僳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州是湖南省相对贫困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
大兴安岭南麓片区:
位于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南部,这一地区属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
燕山太行山片区:
包括河北省和山西省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
吕梁山片区:
位于山西省西部,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
六盘山片区:
横跨宁夏、甘肃、陕西三省区,是重要的贫困地区之一。
秦巴山片区:
包括陕西省和甘肃省的部分地区,这一地区同样因为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河北张家口市“康保县”:
该县人口约28万,以农业为主,自然条件恶劣,曾是中国十大特级贫困县之一,但已于2020年脱贫。
甘肃省定西市“漳县”:
该县地处黄土高原和西秦岭过渡地带,降水稀少,自然灾害频繁,已于2020年脱贫。
甘肃省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
该县地貌繁杂,灾害频发,是“5·12”特大地震和“8·8”泥石流灾害重灾县,已于2020年脱贫。
四川凉山彝族“布拖县”:
该县是四川凉山彝族聚居的贫困地区,气候季风气候影响严重,农民以种地为生,贫困人口占大多数,已于2020年脱贫。
这些贫困山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等因素,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扶贫工作的重点。虽然近年来在政府的扶贫政策支持下,许多地区已经成功脱贫,但仍有部分山区需要持续的关注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