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并不是由某个人单独评定出来的,而是经过长时间文学作品的流传、文学评论家的评价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的公认称谓。以下是四大名著形成过程的简要梳理:
明代
王世贞首先提出了“四大奇书”的概念,包括《庄子》、《史记》、《西厢记》和《水浒传》。
冯梦龙随后提出了不同的“四大奇书”名单,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清代
金圣叹在文学评论中认可了冯梦龙的“四大奇书”名单,并列出了他心目中的六才子书,其中包含《水浒传》。
李渔等人也对“四大奇书”有所贡献。
近现代
20世纪5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将这四部书合称为“四大名著”并加以推广。
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大名著”这个说法逐渐被广泛接受,并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代名词。
综上所述,四大名著的认定是一个历史演变和文化积淀的过程,涉及众多文学家和出版社的共同努力,并非由某一个人单独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