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整倍体(Aneuploid)指的是在生物体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是整倍增加或减少,即不是染色体组(2n)的整数倍。这通常是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或提前分离,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n-1或n+1。非整倍体的染色体组成与通常的多倍体结构不同,可能涉及单个或几个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而不是整套染色体的增减。
非整倍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缺体(Nullisomy):丢失了一对同源染色体,如2n-2,通常是致死的,因为丢失的染色体上携带的基因在其它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补偿。
单体(Monosomy):丢失某一条特定的染色体,如2n-1,尽管丢失的同源染色体存在,但单体仍可能表现出异常的表型或特征。
三体(Trisomy):某一条特定的染色体增加了一条,如2n+1,三体也会显示出异常的表型特征。
双三体(Double Trisomy):个体多了两条不同的染色体,如2n+1+1。
多体(Polysomy):某一号染色体增加了一条以上,如2n+n。
非整倍体在动物中通常致死,但在植物中较为常见,可能因为非整倍体植物有时能够生存。染色体非整倍性变异可引起遗传不平衡和减数分裂异常,影响生物体的活力与育性。
需要注意的是,染色体非整倍体不仅影响个体的健康,还可能影响后代的遗传健康,因此在遗传咨询和医学检测中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