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疑案》之所以存在争议,主要是因为其采用了叙述性诡计的写作手法,这一手法颠覆了传统侦探小说的阅读体验。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争议点:
叙述者身份的秘密
在《罗杰疑案》中,叙述者谢泼德医生在全书中一直以波洛助手的身份出现,但直到结局才揭示出他实际上是凶手。这种叙述方式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一直以为谢泼德医生是可靠的助手,而不会怀疑他可能是凶手。当真相大白时,读者会感到震惊和难以接受,因为这与传统侦探小说中“侦探不能是凶手”的原则相违背。
叙述性诡计的颠覆性
传统侦探小说通常要求读者和作者之间进行一场智力的较量,读者通过阅读线索逐步推理出真相。然而,《罗杰疑案》通过叙述者谢泼德医生的双重身份,将这一过程彻底颠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很难察觉到谢泼德医生的真实意图,直到最后真相才突然揭示。这种突如其来的反转使得读者感到被愚弄,从而产生了强烈的争议。
阅读体验的破坏
由于《罗杰疑案》的结局完全出乎意料,许多读者在第一次读完后会感到不可思议和被愚弄。这种强烈的阅读体验使得《罗杰疑案》成为一部稍有透底就阅读体验全无的作品。即使书中的探案过程和作案手段再跌宕起伏、奇巧无比,也难以挽回读者因叙述性诡计而产生的负面印象。
综上所述,《罗杰疑案》的争议主要源于其叙述性诡计的运用,这种手法不仅颠覆了传统侦探小说的阅读体验,还使得读者在得知真相后感到震惊和难以接受。这种独特的写作方式使得《罗杰疑案》成为了一部毁誉参半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