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翁号
共翁号 > 常识 >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哪些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哪些

原创2025-06-20 03:15:46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以下几种:

否认(Denial):

拒绝接受现实或拒绝承认不愉快的事实,例如一个人可能否认自己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疾病。

投射(Projection):

将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欲望归咎于他人,例如一个人可能将自己的嫉妒感归咎于他人,而不是承认自己内心的不满。

转移(Displacement):

将情绪从一个对象或事件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事件上,例如一个人可能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后,回家后与家人发脾气。

反向形成(Counter-formation):

把无意识之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中的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例如口是心非、此地无银三百两等。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当个体的动机未能实现或行为不能符合社会规范时,为了减少因动机冲突或失败挫折所产生的紧张和焦虑,为自己找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借口。

升华(Sublimation):

把被压抑的不良情绪或本能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并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赞许,例如艺术家在受到挫折后把内心的痛苦转化为创作的动力。

幽默(Humor):

当个体遇到挫折或冲突时,用幽默的方式来化解紧张气氛,放松情绪,转移注意力。

补偿(Compensation):

当个体因生理或心理缺陷而感到自卑时,会力图用种种方法来弥补这些缺陷以减轻自卑感,例如盲人的听觉特别灵敏。

逃避性防御机制:

这是一种消极性的防卫,以逃避性和消极性的方法去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感受的痛苦,例如鸵鸟把头埋在沙堆里,当作看不见一样。

自骗性防御机制:

含有自欺欺人的成分,例如“由爱生恨”、“此地无银三百两”、“以退为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等,通过制造合理的理由来掩饰自我的伤害。

攻击性防御机制:

人心里产生不愉快时,但又不能向对象直接发泄,便会利用转移作用,向其他对象以直接或间接的攻击方式发泄,或把自己的不是转嫁到别人身上,例如“找替罪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爱屋及乌”等。

代替性防御机制:

用另一样事物去代替自己的缺陷,以减轻缺陷的痛苦,例如孩童常有的“幻想朋友”,还有“过度补偿”,如沉溺于酒精、暴饮暴食等负面行为。

这些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具有二重性,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助于适应挫折,化解困境;而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只能起到暂时平衡心理的作用,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可能埋下心理变态的种子。建议在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时,应尽量选择积极的方式,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

返回:常识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猜您喜欢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