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荃之所以能够得善终,主要是因为他能够遵循其兄曾国藩的教诲,并且在政治和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明智的策略。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
做事踏实忠诚
曾国藩经常告诫曾国荃,做官一定要踏踏实实做事,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好的结局。这种做事风格和忠诚度,使他在朝廷中赢得了信任和尊重。
功成身退
曾国藩在成功剿灭太平天国后,并没有贪恋权力,而是主动裁撤湘军,尤其是自己的亲兵和弟弟曾国荃的“吉字营”,以此向朝廷表达自己没有野心,不会因功高震主而威胁朝廷。这种自剪羽毛的行为,显示了他的智慧和忠诚,有助于他得善终。
策略性失败
在北上剿捻的过程中,曾国藩故意表现失败,这种策略性失败让他避免了功高震主的风险。他通过与人分名,即把功劳让给其他人,来减少朝廷的猜忌和忌惮。
减少势力
曾国藩在金陵失守后,面对慈禧的依赖,他并没有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反而主动削弱自己的军队,这种自削权力的行为,进一步表明了他的忠诚和对朝廷的顾虑。
洋务运动的积极者
曾国藩还是洋务运动的积极者,他的这种开放态度和政治改革,也增加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有助于他得善终。
综上所述,曾国荃之所以能够得善终,是因为他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更重要的是他在政治上的智慧和策略,以及他对朝廷的忠诚和自我约束,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他能够在功高震主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低调和忠诚,最终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