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瑶族的丧葬习俗因地区和支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处理方式:
土葬
直接入土:居住在黎平县境内的瑶族(特别是“巴亨”这一支瑶族)人死后当天就得送出家门,第二天就办完丧事,实行土葬。人死后立即沐浴更衣,抬到设在火塘边的“梦床”上,睡的位置必须与生前的方向相反,鬼师手摇铜玲祭奠死者,并立即派人上山砍树赶制棺木。棺木一般不在丧家制作,而是在寨外宽敞处或寨头制作,用一根杉树解下的几块整板拉槽穿榫拼合而成。
停棺待葬:这是一种二次葬的形式,死者先被放入棺内,停放在寨外或指定的地方,等待一定时间(通常是三年)后再进行土葬。在此期间,丧家会进行祭祀活动,告知祖宗和死者已将灵魂送出。
海葬
鉴于巴瑶族人常年生活在海上,海葬的可能性也很大。这种方式可能适用于那些因各种原因无法实行土葬的巴瑶族人。
其他葬式
岩洞葬:主要在广西南丹县白裤瑶地区,将死者放入棺材后送至岩洞停放,不加土埋。
先火化后土葬:这是广西金秀拉珈瑶地区的一种葬俗,人去世后先进行火化,再将骨灰放入金坛,移至坟地进行土葬。
林中挂葬:如广西金用拉珈瑶的婴儿不幸死亡时,用布裹好装入竹篮或竹筐里,挂于树上,寓意让其脱胎换骨,重转人世。
建议
对于巴瑶族的丧葬习俗,建议尊重当地的传统和信仰,选择最适合的葬式。如果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或具体的丧葬流程,建议咨询当地的瑶族社区或文化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