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画家和鉴赏家。他初名黻,后改名芾,祖籍太原(今属山西),迁居襄阳(今湖北襄樊),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在书画方面成就卓著,尤其擅长行书,被誉为“宋四家”之一,与苏轼、黄庭坚、蔡襄齐名。他还精通篆、隶、楷、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的程度。此外,米芾在绘画方面也颇有建树,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创立了“米点山水”。
米芾在政治上也有所作为,徽宗赵佶曾召他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他性格狂放,举止异于常人,因此世称“米颠”。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无绘画作品传世。他的书画理论见于所著的《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