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是指 赤道中东太平洋大范围海表温度持续异常偏低的现象,即连续6个月较常年偏低0.5℃以上。该现象通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
拉尼娜现象的成因主要与热带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有关。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这种异常的海水温度变化会引起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广泛,包括:
气候影响:
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变得异常干燥,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有异常多的降水量,非洲西岸及东南岸、日本和朝鲜半岛等东北亚地区异常寒冷。
自然灾害:
拉尼娜现象常与极端天气事件相关联,如飓风、暴雨和严寒。
农业影响:
异常的气候条件可能导致农作物产量和种植模式的变化。
拉尼娜现象通常每3-7年发生一次,持续时间一般为6-18个月,但有些情况下可能持续两年以上。它与厄尔尼诺现象一样,都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
建议在计划和准备活动时考虑拉尼娜现象可能带来的气候异常,以便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