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他出生于1130年10月18日,逝世于1200年4月23日。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是理学集大成者,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理学思想影响深远,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朱熹还被尊称为“朱子”,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能享祀孔庙之人,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之中。
朱熹的主要成就包括:
在经学、史学、文学乃至自然科学的训诂考证、注释整理上都有较大成就。
继承并发展了程颐等人的思想,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唯心论的唯理论体系。
提出了“理”、“气”不相离的观点,认为“理”是物质世界的基础和根源。
著作丰富,辑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作为教本,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注释。
朱熹晚年被韩胄排斥,其学说被视为“伪学”,遭到禁止。但后来,朱熹的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