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战略战术失误
蒋介石将希望寄托于国际社会的调解,忽视了自身因素,导致战略上的被动。
国军在战场上未能有效利用地形优势,反而在敌军的炮火射程内进行战斗,造成了巨大伤亡。
战术上采用“添油战术”,导致部队在消耗殆尽后无法及时补充,形成了长期的拉锯战。
武器装备落后
国军在海、陆、空三方面均处于明显劣势,特别是在坦克、大炮和战机方面。
武器装备的落后使得国军在与日军的对抗中处于下风,难以有效抵挡日军的进攻。
指挥失误
蒋介石在关键时刻的指挥失误,如未能及时撤退部队,导致部队陷入被围歼的境地。
临阵换将,如张治中接替罗卓英的指挥,打乱了原有的作战计划。
外部因素
国军过于依赖国际联盟的支持,未能有效利用本土资源和力量。
交通问题也是导致战役失败的原因之一,影响了部队的调动和补给。
战术方针上的错误
国军在战役中的主要作战阶段多取守势,未能有效利用人数优势进行反击。
蒋介石和南京政府未能立足于独立自主,把战略战役的最大希望寄托于西方列强的干预上。
综上所述,淞沪会战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战略战术上的失误,也有武器装备的落后,以及指挥上的不当。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国军在战役中的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