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树:
苦楝树(学名:Melia azedarach L.)是楝科楝属的落叶乔木,高10-20米。树皮暗褐色,纵裂,老枝紫色,有多数细小皮孔。苦楝树在湿润的沃土上生长迅速,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土、中性土与石灰岩地区均能生长。苦楝树的果实(苦楝子)也是一味珍贵的中药材,具有清热、杀虫等功效。
苦槠树:
苦槠树(学名:Castanopsis carlesii (L. f.) Hance)是壳斗科、锥属的植物,寿命非常长,叶常绿,枝叶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抗性很强。苦槠树多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丘陵或山坡疏或密林中,常与杉、樟混生,村边、路旁时有栽培。
苦树:
苦树(学名:Picrasma quassioides (D. Don) Benn.)是苦木科苦树属的植物,落叶乔木,高可达10余米。树皮紫褐色,全株有苦味。苦树的叶互生,卵状披针形或广卵形,花雌雄异株,组成腋生复聚伞花序,花瓣与萼片同数,核果成熟后蓝绿色。苦树在中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这些树木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有一定的药用和实用价值。建议在种植或选择树种时,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