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生物体内特定酶活性的物质,通过降低酶促反应速率来影响生物过程。根据作用机制,酶抑制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竞争性酶抑制剂
通过与酶的活性部位竞争性结合,阻止底物与酶的结合,从而减少酶催化底物的反应速率。
例子:甲状腺素拮抗剂硫脲、肝素、抗生素类药物青霉素等。
非竞争性酶抑制剂
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结合,改变酶的构象,使其失去催化底物的能力。
例子:肌苷酸酐、二磷酸核糖、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等。
反义酶抑制剂
与酶的基因序列互补的核酸或核苷酸序列,结合到酶的mRNA上,干扰酶的合成和表达。
例子:siRNA和miRNA等。
不可逆性酶抑制剂
与酶的活性部位或其他关键结构区域结合,使酶永久失去催化能力。
例子:阿司匹林、苯妥英、丙磺舒等。
辅因子缺乏型酶抑制剂
与酶所需的辅因子结合,干扰酶的正常活性。
专一性酶抑制剂
只对某类或某一个酶起作用,显示其有专一性。
例子:胰蛋白酶抑制剂(如生长抑素、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等)。
酶抑制剂在医学上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癌症、炎症性疾病等。使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因为它们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增加药理活性或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