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历(公历)比阴历(农历)早。这是因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而阴历则是以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即朔望月)为基础。由于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比月亮绕地球一圈的时间要长得多,所以阴历年的长度不固定,大约在354到384天之间,而阳历年的长度则接近365.24天,相对更接近地球的自转周期。
为了调和阴历与阳历之间的差异,人们采用了“置闰法”,在每19年中设置7个闰月,使得有闰月的年份一年有383天或384天,称为闰年。这样,尽管阴历年的天数相对较少,但通过置闰法,其与阳历年的差距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得两者的日期能够大致对应。
因此,从时间顺序上来看,阳历的日期通常比阴历的日期早。例如,如果阴历的某个月份有30天,那么阳历中这个月可能已经过去了数月。这种时间上的差异也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春节(阴历新年)总是在阳历的1月或2月,而不是在阴历的1月或2月。
综上所述,阳历比阴历早,这是由于它们基于不同的天文周期,并且通过置闰法来保持日期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