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知是一个儒家哲学概念,主要出自《礼记·大学》一书。其基本含义是达到完善的理解。具体来说,致知强调通过研究事物的道理来获得知识,并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增进理解和智慧。这一概念是儒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知行合一,即知识与实践的统一。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儒家学者对“致知”有不同的解释和阐述:
汉代郑玄认为“致知”是使人“知善恶吉凶之所终始”。
南宋朱熹认为“致”是推极的意思,“知”是知识,即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
明代王守仁则认为“致知”即致吾心内在的良知,强调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并主张知行合一。
综上所述,“致知”体现了一种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达到对事物深刻理解和智慧提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