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层建筑中是否存在所谓的“扬灰层”,科学研究和实际观测结果并没有支持这一说法。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分析:
科学依据
根据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跃思研究员的观点,普通住宅楼的室外空气质量几乎不会因高度而发生变化。
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指出,颗粒物(包括PM10和PM2.5)的浓度与楼层高度没有直接关系,它们受气流、建筑微环境、气温、湿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实际观测
上海一小区的业主实验显示,不同楼层(3楼、10楼和23楼)积灰程度没有明显差别。
石家庄某高层建筑附近颗粒物监测结果显示,不同直径的颗粒物最大浓度区的高度不同,且颗粒物浓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少。
颗粒物特性
大颗粒物(如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物)通常越靠近地面浓度越高。
小颗粒物(如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可能会在某一高度存在最大浓度区,但这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气流、建筑布局等。
健康影响
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其直径大小有关,直径越小,越容易进入呼吸道并可能引起健康问题。
结论
“扬灰层”这一说法缺乏科学根据,不同颗粒物类型在不同高度的最大浓度区不同,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因此,购买高层住宅时,选择楼层应考虑个人需求,如采光、景观、噪音等因素,而不应过分迷信“扬灰层”这一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