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通宝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一种官方货币,其版本种类繁多,具体数量没有确切的统计,因为随着新种类的不断出土,版别收录也在增加。乾隆通宝的版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普通版:圆形,外环楷书“乾隆通宝”四字,内圈为“缶”形鼎,背面为满文“宝泉”等。
2. 雕母版:手工雕刻的模具,文字笔锋明显,线条粗细不一,背面为光面。
3. 母钱版:用雕母版翻铸的母钱,文字清晰,背面为细线条。
4. 子钱版:用母钱翻铸的子钱,文字略显模糊,背面为粗线条。
5. 大型版:内圈直径较大,背面一般为“鱼”形。
6. 小型版:内圈直径较小,背面一般为“贝”形。
7. “大清壹百”版:大面额货币,内圈直径比普通版大,背面为龙纹。
8. 合面钱、吉语钱以及私铸劣质钱、鹅眼钱等。
乾隆通宝的铸造局包括宝泉、宝源、宝直、宝浙等20局,材质有黄铜、青铜和红铜。其中一些特殊版别,如宝泉局的“草泉版”和宝浙局的“正”字隆等,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乾隆通宝的存世量极大,且版别品种繁多,其中雕母和母钱因流传数量极少,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