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参考模型,全称为 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简称OSI/RM),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联模型。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联的七层框架,包括:
物理层(Physical Layer):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要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在网络层实体间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的功能和过程,提供数据链路的流控。
网络层(Network Layer):控制分组传送系统的操作、路由选择、拥塞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它的作用是将具体的物理传送对高层透明。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传送连接的功能;选择网络层提供最合适的服务;在系统之间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数据传送,提供端到端的错误恢复和流量控制。
会话层(Session Layer):提供两进程之间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的功能;提供交互会话的管理功能。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代表应用进程协商数据表示;完成数据转换、格式化和文本压缩。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提供OSI用户服务,例如事务处理程序、文件传送协议和网络管理等。
OSI参考模型的目的是为了在开放系统环境中实现互连性,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础和标准框架,使全球范围的计算机可以进行开放式通信。它采用了分层结构技术,将网络系统分成若干层,每一层都去实现不同的功能,每一层的功能都以协议形式正规描述,协议定义了某层同远方一个对等层通信所使用的一套规则和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