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针挑刺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用于治疗一些疾病,如血管神经性头痛、肩周炎、慢性咽炎等。以下是挑刺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
消毒
确保针具、患者皮肤和操作者双手都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
使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针具和患者皮肤,操作者应佩戴无菌手套。
选择适当的针具
通常使用锋利的三棱针。
针的长度和粗细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穴位的深浅来选择。
确定穴位
根据患者的病症和中医经络学的理论,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挑刺。
患者应放松,保持舒适的姿势。
操作方法
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将针夹住,将针尖对准穴位,迅速而稳定地刺入皮肤。
根据病情需要,可在皮肤上划出几道红线。
刺破皮肤后,应立即用无菌棉球按压刺破处,防止血液流出。
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以挑尽为止。
术后处理
用碘酒或酒精消毒挑刺部位。
覆盖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
术后注意休息,不吃刺激性食物。
注意事项:
局部皮肤和针具要严格消毒,以免感染。
熟悉解剖部位,切勿刺伤深部动脉。
一般下肢静脉曲张者,应选取边缘较小的静脉,注意控制出血。
对重度下肢静脉曲张,不宜使用。
点刺、散刺时,针刺宜浅,手法轻快,出血不宜太多。
年老体弱、贫血、低血压、孕妇及产后妇女应当慎用。
凡有出血倾向或血管瘤处不宜使用。
请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指导进行挑刺治疗。如果异物扎入皮肤较深或无法自行拔出,应立即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