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转动的原因主要归功于电磁感应原理,这一原理最早由法拉第在19世纪发现。当电流通过电动机内部的线圈时,会产生磁场。这个磁场与电动机内部的永磁体或电磁体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力矩,驱动电动机转动。
具体来说,电动机的转动过程如下:
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
当电流通过电动机定子绕组时,会在其周围产生一个旋转磁场。这个旋转磁场是电动机转动的关键。
磁场与永磁体的相互作用:
旋转磁场与电动机内部的永磁体或电磁体相互作用,产生吸力或斥力。这个力矩使电动机转子开始转动。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原理:
在三相异步电动机中,当三相定子绕组通入三相交流电后,会产生一个旋转磁场。这个旋转磁场切割转子绕组,从而在转子绕组中产生感应电流。载流的转子导体在定子旋转磁场作用下产生电磁力,形成电磁转矩,驱动电动机旋转。并且,电机旋转方向与旋转磁场方向相同。
闭合回路与磁场力的作用:
如果没有外电源维持电流,电动机内的闭合回路(如鼠笼式闭合铝框)在磁场中仍然会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使电动机转动起来。这个力是由电流形成的磁场和原有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总结来说,电动机转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电流在定子绕组中产生旋转磁场,这个磁场与电动机内部的永磁体或电磁体相互作用,产生力矩,驱动电动机转动。这一过程遵循电磁感应定律,是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