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的计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按当期所得额计提
计算当期所得额:
当期所得额 = 税前利润 - 扣除费用 - 减免所得税款
税前利润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税金及附加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 财务费用
扣除费用包括研发费用、广告费用、折旧费用等
减免所得税款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小型微利企业等政策
计算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 = 当期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由国家税务部门制定
按预计利润计提
计算预计利润:
预计利润 = 累计实现利润 + 预计未实现利润
累计实现利润 = 当期实现的利润总额
预计未实现利润 = 当期内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利润
计算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 = 预计利润 × 税率 - 已计提税额
已计提税额 = 之前已经计提的企业所得税金额
会计分录
计提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分录如下:
按月或按季计算应预缴所得税额: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缴纳季度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跨年4月30日前汇算清缴:
全年应交所得税额减去已预缴税额,正数是应补税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税率和征收方式
税率:
一般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
征收方式:
查账征收:按利润计算缴纳所得税
核定征收:按收入计算缴纳所得税
纳税调整
确认会计利润:
根据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要求计算得出的税前利润
调整会计利润:
排除非税收入、适用税收优惠、调整不予扣除的费用项目等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利润 + 纳税调整增加额 - 纳税调整减少额
确定实际应缴所得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计提所得税贷项及负债:
将所得税费用计提为贷项,确认所得税负债
税务申报
预缴企业所得税:
每个月或季度终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年度汇算清缴:
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建议
及时了解和适应税率变化:税率可能会根据税法和财政政策的变化而调整,企业需要及时了解和适应这些变化。
考虑流动性和实际缴纳能力:企业应根据预计的利润和现金流状况,结合税率和税法规定,进行适当的所得税计提。
与税务机关保持沟通:如果计提多了或遇到复杂情况,需要与当地税务机关进行沟通,解释情况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文件,以便进行调整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