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是由于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以下是赤潮形成的主要原因:
海水富营养化
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导致水体中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含量增加,造成海域富营养化。
水文气象条件
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
盐度在26-37的范围内均有发生赤潮的可能,但在15—21.6时,容易形成温跃层和盐跃层,为赤潮生物的聚集提供了条件。
人为活动
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导致近海、港湾海水富营养化。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规模的扩大,严重污染了养殖水域。
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
自然因素
气温高、静水、静风以及海域相对封闭等自然条件也可能诱发赤潮。
赤潮不仅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还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造成严重影响,如影响渔业、水产养殖,甚至产生有毒物质,危害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