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本名姒鸠浅,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君主,越王允常之子。他在位期间为公元前496年至前465年,长达32年。勾践以其卧薪尝胆的故事闻名,成为中华民族不惧失败与屈辱,勇于拼搏的典范。
在位期间,勾践经历了与吴国的多次战争。公元前494年,越国在夫椒之战中被吴军大败,勾践被围于会稽山,后采纳范蠡和文种的建议,向吴国称臣求和,并亲自到吴国为奴,以赢得吴王的信任。
勾践回国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臣,发展生产,增殖人口,并采取了卧薪尝胆的策略,时刻不忘复国的决心。经过多年的准备,勾践趁吴王夫差北上争霸、国内防守空虚之机,发动攻击,最终攻陷吴国首都姑苏(今苏州),吴王夫差自杀,越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
勾践还北渡淮河,在徐州大会诸侯,并向周天子进贡,其霸业达到顶峰。他的统治不仅结束了春秋时期的长期战乱,也为后来的战国时期奠定了基础。
勾践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卧薪尝胆”的精神成为后人学习和效仿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