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是指 将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所确定的内容付诸实现,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变更执行等问题而依法进行的活动。执行活动通常由法院、当事人、有关单位或个人共同参与,依据国家强制力,采取法定措施,确保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执行的特点包括:
鲜明的强制性:
执行的根本特点是强制执行。
依法进行:
执行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规定,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多主体参与:
执行不仅包括法院的执行组织,还包括当事人、有关单位或个人的活动。
执行的原则包括:
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
在执行过程中,既要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要兼顾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法定程序:
执行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确保执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执行的范围和手段包括:
财产执行:
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冻结、划拨等强制措施,以迫使其履行义务。
行为执行:
要求被执行人履行特定的行为,如交付物品、提供劳务等。
变更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执行措施或方式进行调整或变更。
为了提高执行效率,当前法院系统正在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完善执行查控体系,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制度,以实现执行模式的历史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