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史梳理是对某一学术领域研究进展的总结和评价,它要求作者全面、准确、深入、具体和简明地整理和评价相关的研究成果。以下是撰写学术史梳理的一些要点:
1. 确定研究主题和分主题
总主题与分主题:选定一个总主题后,将其细分为若干个相关的分主题。
类型学划分:对分主题进行类型学划分,确保分主题既不过少也不过多,能够覆盖总主题下的主要研究领域。
2. 综述基本观点
观点梳理:综述各基本观点,包括核心观点和分观点,并指出最重要的观点和所做的判断。
价值判断:基本观点应体现一种应然的价值判断,反映作者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
3. 把握研究进展
研究缘起:介绍选题关键词的国外起源,以及问题提出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
研究阶段:概述研究经历的各个阶段,包括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和核心观点。
研究流派:介绍不同阶段产生的研究流派及其观点主张,以及学术争论和影响。
4. 分析和评价
国外研究:对国外研究进行梳理,包括关键词的最早提出者、研究缘起、各阶段发展、流派观点等。
国内研究:梳理国内学术界的研究情况,包括跟进的研究、代表人物及其贡献,以及对现有研究的批评和不足指出。
5. 结构和表述
结构清晰:确保文章结构清晰,逻辑连贯,便于读者理解。
表述简明:使用概括性、简洁性和明晰性的语言,避免冗长和模糊的表述。
6. 文献引用
文献检索:利用文献数据库进行详尽的文献检索,确保引用的文献准确无误。
遵循规范:按照学术规范正确引用文献,包括引用格式和参考文献列表。
7.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撰写一个简明扼要的摘要,概括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
关键词:选择能够体现研究主题和核心观点的关键词。
撰写学术史梳理时,应紧密结合选题内容,寻找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措施,确保论证的切合性和相关性。同时,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以及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