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翁号
共翁号 > 常识 >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有哪些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有哪些

原创2025-06-25 10:06:04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凯氏定氮法

原理:

通过消化标本、蒸馏吸收和滴定,计算得到氮含量。

优点:通用性强,测定费用低,易实现,仪器简单且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和重现性好。

缺点:实验耗时长,灵敏度低。

双缩脲法

原理:

利用双缩脲试剂在碱性溶液中与Cu²⁺形成紫红色络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优点:快速、灵敏,测定范围广,可达1~10mg。

缺点:非蛋白质含氮物质可能干扰结果。

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

原理:

利用磷钼酸和磷钨酸试剂,通过还原反应测定蛋白质含量。

优点:比双缩脲法灵敏,适合测定较高浓度的蛋白质溶液。

缺点:试剂乙的配制较为困难。

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

原理:

基于蛋白质和考马斯亮蓝G-250之间的定量结合关系,通过吸光度计测定蛋白质含量。

优点:灵敏度高,检测浓度下限低,兼容样品中高达5%的去污剂。

紫外吸收法

原理:

利用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紫外吸收性质进行测定。

优点:简便、灵敏、快速,不消耗样品。

缺点:准确度较差,干扰物质多。

BCA法(Bicinchoninic Acid Assay)

原理:

利用铜离子与蛋白质中的肽键形成紫红色络合物的原理进行测定。

优点: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广,兼容样品中高达5%的去污剂。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实验要求和样品特性进行。

返回:常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