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的鉴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器型
元青花的器型多样,以实用为主,部分继承前朝风格,部分为日常使用器型,还有祭祀使用器型和观赏器型。
元朝器型较宋朝更为大气、厚重,但也有小巧精致的器型。
纹饰
元代青花纹饰复杂,受少数民族风格影响,龙纹张扬霸气,具有民族豪迈豪气。
纹饰题材丰富多样,包括人物故事、缠枝花卉、鱼藻、莲池等。
釉面
元青花釉面部分泛青,色调多为卵白,积釉处呈水绿色,部分釉汁中加了釉果,有肥厚凝重特点。
釉面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有形状大中小的密集气泡。
釉质和釉色
元青花的釉是高温石灰碱釉,含铁量高,釉色白中带青,积釉处呈湖蓝色。
现代仿制品的釉色会泛绿,积釉处呈湖绿而不是元青花的浅湖蓝色。
胎质
元青花多数胎骨为高岭土掺瓷石,称作二元配方,胎质厚重坚硬,含有较多杂质,多呈现为铁褐色的小点。
胎壁上的小孔较多,胎土不够细致,胎壁上的小孔也较多。
烧制工艺
元青花使用柴火窑烧制,成品的釉中气泡大小不一,疏疏朗朗,还比较明亮。
仿制品多由气窑烧制,釉中气泡细小,均匀,没有亮感。
颜色和斑点
元青花瓷发色不稳定,青花色泽晕散,使用进口苏泥勃青料呈色浓艳,具有深色结晶斑点。
国产料青花发色呈蓝中泛灰,有的色泽呈青蓝偏灰或青花发色蓝中闪灰。
内壁和底足
元青花瓷瓶、罐内壁多不施釉,内壁为砂胎,器身一般采用分段制作粘接而成,故器腹与器底往往留有明显的胎接痕。
底部多呈内凹圈足状,足底宽厚,少量足底呈外侧斜削状,挖足有浅有深,多为挖浅足。
显色与气泡
元青花的显色随空气中的干度、湿度、温度、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釉面显出不同的颜色。
釉面往往有密集的小气泡,出土器绝大多数没有使用痕迹。
款识
元青花瓷器很少款识,目前只发现一对收藏在英国的至正十一年大瓶。
新制品中出现许多写有“大元国某某年制”的字样,迷惑他人。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观察和比较,可以较为准确地鉴定元青花瓷器的真伪。建议在专业鉴定机构或专家处进行进一步验证,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