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的改革和发展。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措施: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需要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
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加快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努力破除原来旧体制的弊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我国经济已进入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彻底改变过去主要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增长。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整体效率提高。
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
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有效激励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综上所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形成政策合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根。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逐步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