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由 仓颉发明的。仓颉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被认为是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据史料记载,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仓颉造字说已经是当时社会的一种常识。近代以来,通过对出土文献的研究及与不同来源资料的多方互考印证,我国古史记载的可信度相当高。仓颉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
尽管仓颉造字的传说广为流传,但现代学术界普遍认为,文字是由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仓颉可能只是对已有文字进行了整理。考古发现证明,中国先民在七、八千年前就在龟甲上刻画符号,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中发现了在陶器上刻画的符号,这些符号与后来的甲骨文有类似之处,因此被认为是早期文字。
综合来看,仓颉在文字创造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之祖”,但他的具体贡献和文字的起源仍存在多种说法和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