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发展起源于长江的冲积作用,由泥沙不断沉积逐渐形成了陆地。在春秋战国时期,上海地区为楚国春申君的封邑,被称为“申城”。到了东晋时期,随着南方开发的加速,长江口泥沙的沉积速度加快,上海地区开始形成陆地。
上海最初是一个渔村,地理交通位置便利,靠近苏州和南京。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在1843年被开辟为中国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开埠后迅速成长为远东地区最繁荣的经济金融中心与港口城市。
上海的发展还受到外国势力的影响,尤其是英国等国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上海设立租界,带来了资本主义的通商银行,使得上海的建筑和环境具有多元化西欧化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明确把发展生产放在城市各项工作的中心位置,使得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中心。
上海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自然地理、历史事件、政策导向以及国际影响等多方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