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形状会随着其在绕地球轨道上的位置而变化,通常有如下几种形状:
新月(朔):
在农历初一,月亮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暗面朝向地球,亮面朝向太阳,我们通常看不到它。
娥眉月(残月):
在农历初三或初四的傍晚,月亮出现在西方天空,形状像镰刀,月面朝西。
上弦月:
在农历初七或初八的上半夜,月亮出现在西边天空,形状为半圆形,月面朝西,西侧半边透亮。
盈凸月:
在农历十二或三日,月亮大部分明亮,朝西。
满月(望月):
在农历十五或十六,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整个月亮的亮面朝向地球,形成圆月。
亏凸月:
在农历十六至二十三,月亮的明亮部分朝东。
下弦月:
在农历二十二或三日的下半夜,月亮出现在东边天空,形状为半圆形,月面朝东,东侧半边明亮。
残月(下峨嵋月):
在月末的黎明,月亮出现在东方天空,形状像钩子,月面朝东。
这些形状每天随着月亮绕地球的运行而变化,因此我们可以在晚上看到不同的月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