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北京,早期被称为 北平。1368年8月,明军攻占大都(今北京),将其改名为北平。1380年,燕王朱棣封国于北平,1399年,燕王在北平起兵,1402年攻占南京后登基为永乐皇帝,将北平改名为北京,并定为明朝的陪都,建立顺天府。1409年,北京建立五府六部官制,称为“行在”。1421年,明成祖正式宣告国都自南京迁至北京,此后北京成为明朝的正式首都,名称仍为北平,但习惯上称为北京,以区别于南京的应天府。
建议:在描述明朝北京时,可以称其为北平或北京,具体时间段不同而有所区别。
明朝时期的北京,早期被称为 北平。1368年8月,明军攻占大都(今北京),将其改名为北平。1380年,燕王朱棣封国于北平,1399年,燕王在北平起兵,1402年攻占南京后登基为永乐皇帝,将北平改名为北京,并定为明朝的陪都,建立顺天府。1409年,北京建立五府六部官制,称为“行在”。1421年,明成祖正式宣告国都自南京迁至北京,此后北京成为明朝的正式首都,名称仍为北平,但习惯上称为北京,以区别于南京的应天府。
建议:在描述明朝北京时,可以称其为北平或北京,具体时间段不同而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