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声波是由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组成,通常由以下方式产生:
自然现象:
海上风暴、火山爆发、大陨石落地、海啸、电闪雷鸣、波浪击岸、水中漩涡、空中湍流、龙卷风、磁暴、极光、地震等自然事件都能产生次声波。
人类活动:
核爆炸、导弹飞行、火炮发射、轮船航行、汽车行驶、高楼和大桥摇晃,以及使用如鼓风机、搅拌机、扩音喇叭等发声设备也能产生次声波。
其他方式:
击打或振动质量较大的物体,如鼓风机或大型机械的运转,也能产生次声波。
利用特殊的振动膜片或次声波发生器,通过产生特定频率的振动来产生次声波。
利用压电晶体产生两束频率稍有差异的超声波,通过它们相互作用产生次声波。
类似于乐器中的长笛,当管中的空气柱振动与管子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可以产生次声波。
需要注意的是,次声波虽然人耳无法听到,但由于其波长较长,不容易衰减,因此能传播很远的距离,并且有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干扰生理活动或引起共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