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出生于金坛金城镇,是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生于福建福州,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他因在哥德巴赫猜想上的突破性研究而闻名于世。
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南北朝时期人,字文远,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他在数学方面的成就包括《缀术》一书和圆周率的精确计算,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三国后期魏国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也是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吉,四川安岳人,他的数学成就主要是《数书九章》,其中最重要的数学成就是“大衍总数术”和“正负开方术”。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号敬斋,金代真定栾城人,他的主要数学著作是《测圆海镜》,系统阐述了开元术。
朱世杰(1300前后),字汉卿,号松庭,他的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后者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
张丘建,北魏时清河(今山东临清一带)人,他的主要成就在《张丘建算经》中,涉及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等差数列各元素互求以及“百鸡术”等。
贾宪,北宋人,约于1050年左右完成《黄帝九章算经细草》,他的主要贡献是“贾宪三角”和与之密切相关的高次开方法“增乘开方法”。
这些数学家在数学的不同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不仅在中国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世界数学发展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