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即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他生于1711年9月25日,卒于1799年2月7日,享年89岁。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国力强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还任太上皇三年零四个月,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
乾隆帝重视农业发展,鼓励开荒,扩大种植面积,并通过人口迁移开发边疆地区。他在位期间,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重视农桑,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势。文化上,他提倡汉学,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对以往学术作了较全面的总结,保留了大量有价值的古籍。
然而,乾隆帝晚年时期,由于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并且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使清朝统治出现了危机。
乾隆帝的统治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过渡时期,尽管表面上看似歌舞升平,但内部的社会矛盾与外部的压力已经逐渐显现,为清朝后期的衰落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