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等级通常根据其天然性、处理程度、颜色、透明度、种份(质地)等因素来划分。以下是翡翠的主要等级分类:
A货翡翠
定义:未经任何物理或化学处理的天然翡翠,颜色和结构保持天然状态。
特点:稀有且昂贵,可能呈现“橘皮效应”。
B货翡翠
定义:经过酸洗和注胶处理的翡翠,用以改善其透明度和色泽。
特点:内部结构可能受到破坏,需要注胶固结,证书上会注明“处理”。
C货翡翠
定义:经过染色处理的翡翠,通常在白色或浅色翡翠上染成绿色。
特点:颜色浓淡不均,可能使用有机或无机染料,染色剂可能随时间褪色。
D货翡翠
定义:通常指夹层作假翡翠,可能包含薄层天然翡翠和垫入的有色物质或树脂夹层。
特点:严格意义上不是翡翠,成本低廉。
翡翠的种份(质地)和水头(透明度)也是决定其价值的重要因素:
种份:
1级:结构细腻致密,粒径小于0.1mm。
2级:结构致密,粒径在0.1~1mm。
3级:结构不够致密,粒径在1~3mm。
4级:结构疏松,粒径在3mm以上。
水头:
1级:透明,阳光透进度在10mm以上。
2级:较透明,阳光透进度在6~10mm。
3级:半透明,阳光透进度在3~6mm。
4级:微透明,阳光透进度在1~3mm。
5级:不透明,阳光透不进。
翡翠的颜色也是划分等级的一个标准,通常绿色最受欢迎,颜色纯正、明亮、均匀的翡翠等级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翡翠的等级和分类可能因不同的标准和来源而略有差异,但上述信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来理解翡翠的等级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