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汉语词语,主要出现在道家文献中,指的是 道家称“修真得道”或“成仙”的人。以下是关于“真人”的详细解释:
定义
真人是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指的是通过修炼达到心灵纯净、本性显现的人。他们通常被认为已经洞悉了宇宙和人生的本原,获得了真正的智慧和悟性。
历史背景
在唐代及其以后,一些道家人士被帝王赠号为真人,如唐玄宗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等。这些称号体现了对他们在道教修炼中成就的认可。
特征
真人具有许多超凡脱俗的特征,如“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以及“不知悦生,不知恶死”等,表明他们已经达到了一种与自然界和谐共存的境界。
与其他宗教或哲学流派的对比
相对于道家的真人,佛教中称普通人为“凡夫”,而庄子则称其为“假人”,这两者在悟性、境界和对“道”的理解上有显著的不同。
在现代用语中的引申
虽然“真人”一词主要源于道家,但在现代汉语中,有时也用来形容具有高尚品德、真诚待人的人,或者用来形容某种真实、不做作的状态。
综上所述,“真人”在道家哲学中是一个极高的精神境界,代表着对真理的深刻理解和悟性,以及通过修炼达到的一种超凡脱俗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