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没有反抗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
遵循儒家纲常礼仪:
扶苏接受了赵高所传的遗诏,尽管后来证明遗诏是伪造的,但当时遗诏上盖有真正的皇帝玉玺,具有法律效力。在当时重视玉玺的时代,扶苏作为公子,遵循礼法,不愿意成为“乱臣贼子”。
不忍百姓受苦:
扶苏考虑到如果自己反抗,可能会导致刚刚稳定的天下再次陷入动荡,无辜的百姓将遭受战争之苦。
不想牵连他人:
扶苏不愿意因自己的行为牵连到身边无辜的人,如蒙恬等忠诚的将领。
性格因素:
扶苏性格仁慈,崇尚善良,他不忍心看到战争和杀戮,也不愿意因自己的私怨导致无辜生命的丧失。
秦法严明:
秦朝法律严苛,对不孝等行为处罚极重。扶苏可能因为害怕法律的惩罚,以及对秦始皇的尊敬,选择了接受死亡。
对秦始皇的信任:
扶苏可能认为秦始皇不会无缘无故赐死自己,加之诏书上有皇帝玉玺,使他相信诏书真实性,没有立即怀疑。
对局势的判断:
扶苏可能认为当时局势复杂,即便有反抗的机会,也不一定能够成功,且可能会给家人带来更大的危险。
综上所述,扶苏选择不反抗,既有对当时法律和礼制的尊重,也有对个人品德和百姓福祉的考虑,更有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无奈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