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梗,全称为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但常被忽视的脑血管病变。它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支动脉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与饮酒、高脂血症等各种疾病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动脉硬化,导致管腔闭塞,形成小的梗死灶。梗死灶的范围有明确界限,直径通常在5到15毫米之间,呈豌豆和粟粒大小,因此得名“腔梗”。
腔梗的成因主要包括:
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是腔梗最常见的原因,它会加速血管壁的损伤,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糖尿病:
高血糖可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吸烟与饮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均可引起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影响血液循环。
高脂血症:
血液中胆固醇水平过高也会加速动脉硬化过程。
腔梗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
肢体乏力麻木:
一侧肢体突然乏力或麻木,严重时可能导致偏瘫。
共济失调:
表现为行走不稳,下肢症状往往比上肢更为明显。
言语不清:
患者可能出现说话困难、口角歪斜等症状。
面部瘫痪: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面瘫,表现为口角下垂、流涎等。
纯感觉性卒中:
仅表现为偏瘫一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触觉、痛觉减退或消失。
头痛、头晕:
腔梗患者常有头部昏沉或眩晕的感觉,有时伴有恶心、呕吐。
由于腔梗的病灶较小,通常发生在非功能区,因此许多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然而,如果腔梗反复发作,可能会引起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逐渐出现认知功能损害、痴呆、帕金森综合征等表现。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饮酒、保持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以降低患腔梗的风险。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控制病情,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腔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