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次第是“菩提道次第”的简称,是藏传佛教中的一个重要佛教学说和修行体系。它由阿底峡尊者提倡,并由后来的噶当派和格鲁派大德继承和发展。菩提道次第的理论框架是“三士说”,主张修行者应该按照自下士、中士、上士的顺序逐步修行,并且在显密佛教的关系上,坚持先显后密的原则。这一体系在藏传佛教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对汉地佛教也产生了显著影响。
关键概念解释:
三士说:指的是人天乘、声闻乘、菩萨乘这三种修行路径,代表着不同根基的佛教徒的修行次第。
显密关系:显教(显乘)与密教(密乘)的关系,显教是基础,密教是在显教基础上进一步的修行。
菩提道次第的核心内容:
目标与方向:明确修行的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方式(道)达到。
程序与步骤:修行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菩提道次第的影响:
对藏传佛教:在藏传佛教中,菩提道次第是重要的修行指导,指导信徒如何系统地进行佛教实践。
对汉地佛教:汉地佛教界受到宗喀巴“道次第”思想的影响,法尊法师等汉僧翻译并传播了相关教义。
实践方法:
禅修:菩提道次第禅修是一种内观修行方法,通过冥想和观察达到内心平静和专注。
重要著作:
《菩提道次第略论》:由宗喀巴所著,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菩提道次第的修行要点。
菩提道次第作为一个系统性的教义,旨在指导佛教徒如何系统地进行实修,以达到精神上的净化和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