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在明朝时期并没有完全处于明朝的实际控制之下。明朝对东北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设立辽东都指挥使司和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等机构进行,这些机构在明朝早期确实对东北边疆有一定的军政管理职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明朝中后期,明朝对东北的控制力逐渐减弱。
明朝在东北的统治主要是名义上的,通过设立卫所和修建长城来巩固边防,但实际统治力度有限。
明朝对东北的实际控制主要是通过羁縻政策,即在当地少数民族中实行高度自治,官位世袭,只需向朝廷进贡。
明朝在东北的统治经历了从强到弱的过程,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其在东北统治的丧失。
明朝晚期,东北地区实际上已经处于后金(后建立为清朝)的控制之下,明朝在东北的控制基本丧失。
因此,可以说,尽管明朝在东北设立了一些管理机构,并对该地区有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实现对该地区的完全控制。东北在明朝时期更多的是处于一种名义上的藩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