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等自然大地活动引起的破坏性海浪。以下是海啸形成的基本过程:
海底地震:
当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且地震规模达到里氏6.5级以上时,地壳的突然移动可以导致海水剧烈起伏,形成海啸。
火山爆发:
海底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和气体可能堵塞排水通道,导致水位上升,形成海啸。
海底滑坡:
海底地层的移动或塌陷可以扰动水体,产生巨大的波动,进而形成海啸。
气象变化:
虽然较为少见,但某些气象现象,如海底的气象变化,也可能引起海啸。
海啸波长通常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时不受太多阻滞,能够跨越数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当海啸波进入浅水区域,如沿岸地带,波长会减短,波高急剧增加,形成高大的破坏性海浪,即“水墙”,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破坏。
需要注意的是,海啸在深海大洋中传播时,由于没有陆地阻挡,通常不会形成巨浪,因此在这些区域航行相对安全。然而,一旦海啸波进入大陆架或沿岸浅水区域,波高会急剧增加,可能带来毁灭性的灾害